“一带一路”为青年提供更多机遇

 新闻中心     |      2024-04-27 19:07:28
  时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为青绵亘万里、年提延续千年的供更古丝绸之路正焕发新的生机,而中国青年则是多机这生机的源泉之一。为深入了解青年人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所担任的一带一路角色,北京青年报记者对6位青年代表和权威专家进行了专访。为青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审计人员韩汶哲

  海外项目为青年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出生于1998年的年提韩汶哲在2021年6月毕业后就职于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9月初,供更作为项目组成员,多机他跟随团队一同前往巴基斯坦,一带一路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做财务资金专项审计。为青

  卡洛特水电站是年提“一带一路”首个水电大型投资建设项目,是供更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被称为中巴经济走廊上的多机“绿色明珠”。

  韩汶哲先后在伊斯兰堡和卡洛特水电站工作,在伊斯兰堡时住在酒店,在项目所在地则住在员工宿舍,工作中每天与大量巴基斯坦当地员工接触。“到巴基斯坦以后第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当地人对我们非常热情友好。”韩汶哲说。

  “实地考察水电站的时候感到十分震撼,中国基建确实很厉害。”韩汶哲说。水电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明星项目”,2022年超前完工。“当地人对水电站非常肯定。”韩汶哲说。

  谈及在海外的困难,韩汶哲认为,“最困难的还是沟通。”他在巴基斯坦持续每天学习英语,还经常上网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这次去巴基斯坦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人生体验,增加了人生阅历、拓宽了视野,对我以后看问题、做事情都有帮助。”

  “我理解的‘一带一路’,首先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韩汶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为中国企业带来利润,也为当地建设民生工程,造福当地。

  在海外工作时,韩汶哲身边有大量的“90后”:“他们是一线工作的主力。”

  在韩汶哲眼里,这些年轻人自信、优秀。“他们工作心态非常好,英语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强,与当地人沟通顺畅,工作起来也充满自信。”

  作为一名年轻人,韩汶哲认为,“一带一路”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他说,“一带一路”项目为青年提供了大量海外就业机会,让更多青年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同时,青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了解沿线国家文化、法律、商务知识,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素养和竞争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中还鼓励青年创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创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文/本报记者  高语阳

  长安汽车海外事业发展部市场发展部经理徐浩

  国家名片影响潜移默化 企业受益良多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和一系列合作落地为企业“出海”带来不少助益。徐浩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论对长安汽车还是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们海外业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事实上,我们‘走出去’的布局规划,一直紧跟着倡议在走。”

  去年的数据显示,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出口销量情况大概是15万辆、120亿人民币左右,而且近几年都保持着约50%的增长。这其中大概90%的销量,都来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

  除了销量外,徐浩介绍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受益情况。第一,给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提供指引,“这是一个战略方向上的参考,至关重要。我们不论是去海外投资还是进行产业方向的布局,当地营商环境和政策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第二,从商业角度来看,包括车企等很多企业出海很多聚焦在发展中国家。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后,当地的基础设施、消费水平都有了一个明显提升。“这相当于是给我们的产品出口培育了市场空间,而且这种消费潜力仍然在扩大。”徐浩表示。

  第三,通过国家层面的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海外消费者也越来越愿意了解、接受中国品牌的工业制成品。徐浩说,“这相当于国家通过有关倡议为‘中国制造’打了广告,这种国家名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徐浩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在俄罗斯、巴基斯坦的相关子公司业绩都非常亮眼。同时,我们的产品在欧洲市场、日本市场的认可度也和前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可以和当地本土车企进行竞争,不像前些年的溢价差异那么大。”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公司海外业务线就业岗位也进行了扩充,而且新增岗位大多都提供给年轻人。“规模化出海本身也算是一个比较新的业务需求,因此我们的人才梯队也非常年轻。”徐浩说道,“可以这么理解,‘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们的海外业务实现了拓展,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岗位需求,客观上也给目前的青年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文/本报记者  李岩

  跨境电商从业者李文娟

  助力中亚国家企业“买全球卖全球”

  李文娟是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供应商发展部海外市场经理,她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已经5年。今年中国-中亚峰会之后,李文娟前往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帮助当地企业打开国际贸易新市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中亚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95%,有近300家中亚企业入驻中国电商平台。在李文娟负责的海外市场中,中亚国家属于“潜力国家”,他们要主动对接这些国家企业的诉求,推动合作。

  自2021年开始,阿里巴巴国际站先后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合作,帮助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线上窗口开展全球贸易,平台还相继开设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当地中小企业的专题国家馆。今年8月,李文娟和她所在的团队去往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线下活动。

  在拜访商家的过程中,李文娟发现,当地不少企业都有非常好的产品,但缺少更好的外贸销售渠道。她举例说,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有一家纺织厂,工厂很大但业务以为欧洲大型服装品牌代工为主,存在被品牌方压缩利润空间的问题,所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扩大自身运营方式以打开销路。

  “其实当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意愿强烈,但中亚地区本地的电商市场相对新兴,大家普遍缺少从事数字外贸的经验,也没有从事相关业务的人才,我们的平台就能够帮助到当地商家去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场。”李文娟说。为此,她和团队在当地举行了推介会,就跨境电商业务进行宣讲,并通过直播覆盖了超过5000家当地企业,邀请企业一起合作,共同发掘更多海外商机。

  由于当地企业普遍反映,需要他们手把手教学如何在电商平台上运营店面以及发品、回复询盘等,阿里国际站还在纳曼干地区设立了当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杭州是‘电商之都’,是中国设立的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我们也提供帮助,让当地企业来到杭州参访,实地观察和学习中国商家的成长和成功经验。”

  千年前的中亚地区,古丝绸之路留下了驼铃声声;如今,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织就了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网上丝绸之路”。李文娟期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亚这片新兴市场可以早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文/本报记者  董鑫

  拼多多“多多跨境”业务经理文舟

  期待更多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

  目前,“丝路电商”正成为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引擎,打开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通道。2022年8月,拼多多组建“多多跨境”业务团队,出生于1997年的文舟是团队中的一员。作为“多多跨境”业务经理,文舟主要负责买手工作,也见证了中国年轻一代通过电商“出海”的探索历程。

  去年9月,拼多多启动多多出海扶持计划,打造“多多跨境”全新模式,助力中国制造业直连海外消费者,拓宽中国制造业出口渠道。

  据文舟介绍,“多多跨境”业务开展一年多以来,深入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百余个国内产业带,助力超过1万家工厂成功出海,触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他说,“多多跨境”目前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这种新外贸业态简化了出海流程、降低了外贸门槛、拓宽了订单渠道、助力了品牌培育,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轻松”拥抱国际大市场。

  谈及对“一带一路”的感受,文舟提到,2000多年前,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这种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新外贸业态下所需要学习的精神。”他说,在国家“一带一路”愿景的基础上,“多多跨境”业务让更多中国制造的好商品走出国门,让海外消费者竖起大拇指。

  文舟告诉北青报记者,“多多跨境”平台上的卖家,有许多是由海外留学的高材生转型而来,同时也有学历水平不高,但是勤奋、有想法有创意的卖家。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人文交流。在这一倡议基础上,“多多跨境”业务增加了内部员工、国内商家的国际视野。彼此可以让好商品售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时,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法律、商务等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素养和竞争力。

  文舟说:“在多多跨境业务中,我们目前还在努力让好商品走出去。未来,期待多多跨境成为国潮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之一,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海外消费者所喜爱,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品牌。”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制造业民企驻埃塞俄比亚销售经理孟令杰

  新公司新业务线 “这是难得的机会”

  孟令杰今年28岁,是帝缘陶瓷驻埃塞俄比亚销售经理。帝缘陶瓷是一家国内的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两三年后,开辟了新的业务线聚焦埃塞俄比亚市场,生产并销售瓷砖等瓷质产品。孟令杰在公司已经工作6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埃塞俄比亚,负责销售和翻译等工作。“目前,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公司一共约1000人,其中中国员工有几十个,剩余的都是在当地招聘的员工。”

  成立新的公司、开辟新的业务线,就是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判断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孟令杰表示,公司当时做出这个判断,除了国家的倡议和推介,还考虑了埃塞俄比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等大方面,认为有一定保障。“我们过去建厂时,是第一家当地的外资瓷砖制造企业,市场潜力也是很值得期待的。现在我们的厂区在当地一个工业园区内,里面有超过一百家中国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帝缘陶瓷的业务发展、销售额等整体上稳步提升,因此也有了继续扩大产能的规划。

  孟令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出海”带来的助益有着切身的体会。正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各个合作伙伴国有所对接,企业投资落地的过程很顺利,也享受了一些切实的政策和保障。“比如,埃塞俄比亚投资局和我们的对接交流一直很积极和顺畅,没有什么阻碍,同时给我们提供了几年的所得税免除政策。”

  孟令杰大概每年回国一次,每次待一个月左右时间,其他时候绝大多数都在埃塞俄比亚。据他介绍,相对于在国内工作时的“卷”,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相对轻松,收入待遇也比国内的同级岗位更高一些。

  平时,孟令杰与同事们基本都在园区内吃住。大厨是中国人,食堂的饭菜也都是中餐,偶尔会和朋友去当地尝尝特色美食,“埃塞俄比亚当地的烤牛肉非常好吃。”

  和国内相比,在海外工作有优有劣。孟令杰认为,埃塞俄比亚在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娱乐社交肯定没法和国内比,但以这样一份工作作为跳板,丰富自己的阅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一带一路”倡议都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

  文/本报记者  李岩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陆洋

  “一带一路”建设 青年人是主力军

  围绕青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陆洋认为,青年要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国际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一带一路’建设,青年人是主力军。”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于2018年底创建,是校级研究机构。目前,在学院研究平台上的学生、学者已经有上千人。陆洋介绍,“学校层面有很多‘一带一路’海外实践活动,这是学生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青年来说是一片广阔天地,提供了很多机遇和可能性。陆洋说,“青年是最有开拓力的群体,他们有了‘一带一路’的理念,就有把理念落实在实践的能力。”

  “青年在‘一带一路’中可以发挥的角色是很多的,能发挥的作用也很大。”陆洋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青年在每一个层面都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青年人是主力军。”

  陆洋表示,掌握外语沟通技能是走向国际舞台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青年可以多多参与创业交流、创新项目、商业合作等活动。“我们还提倡,要培养青年的外交力量。”陆洋表示。

  青年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陆洋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国家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在多个层面上都组织了青年论坛、青年实践活动,促进青年交流合作。企业也提供了大量青年就业机会,助力中国青年走出。“青年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海外实习实践,参与到海外建设事业中,扩展自己的海外视野。”

  陆洋提醒,在充分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之外,中国青年更要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能够把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外语,向其他国家传播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沟通,是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内在能力。”

  “总而言之,充分地学习海内外的知识,掌握沟通本领,这是青年走向海外的基础。”陆洋表示。

  文/本报记者  高语阳  刘艺龙

  本版统筹/徐锋